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告別 2013 年

2013/12/09  告別 2013 年


始終記得多年前月姑姑說:「人生有很多個戰場。」
還有 PIANO 說:「無論如何不要為難自己。」
帶著這二句話,開始了沒有錨的人生,一直在前進,卻也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轉。

從前我總是會即刻將照片與文件分類儲存好, 2012 年底至今,我用「暫存資料」及「暫存照片」二個資料夾儲存著來不及整理的一切,直到 2013 年僅剩 22 天,還不知怎麼整理這麼混亂、令我措手不及的2013 年。

即將接近尾聲,或許應該有個正式的告別,才會開始新的階段吧?!

2012 年的深秋開始基督雜誌特約記者的專題報導事工,這一年多遇見了許多可愛又認真生活的人們。

從 2012 年底開始的
支援嘉義市 21 屆管樂節
爆肝卻情緒沸騰的嘉義市跨年晚會

嘉義文創園區的兵馬俑展、親子藝術節、輕音祭……
2013 年春天與正明龍共同承辦了一個長達二個月結合動態演出和靜態展覽的「春天來看戲─嘉義市春天歌仔戲藝術節」,遇見了許多好人及少數的小人,成功的搏到了許多新聞版面,好似只留下 Lulu Shen 幫我寫的那篇新聞專題〈消失中的國寶歌仔戲的美麗與哀愁〉,以及一些來不及整理的照片。

數個串場主持的講座、認識了一些藝術家、許多藝文朋友
告別了幾個老朋友、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經常上 15 個小時的超人班
好多個工作到深夜又得接著上早班的爆肝生活
奔波不止的驛馬年,除了心靈的獲得,卻看似一無所獲。




2013 年,也終於讓去世 2 年多的狗女兒嚕嚕回歸土地

還有一段使用 5 種占卜算命法都說是正緣的感情,似乎幸福地開始了,卻一直出現阻礙......至今還不確定是否結束了的感情。

在二個宗教間拉扯著

對了,我第一次當姑姑,有一個可愛的小姪子。
沒有努力減肥卻瘦了 7公斤。

很深刻、很辛苦。
從 2012 年底的最沸點到 2013 下半年的最低點。
因為好強、不認輸、怕丟臉,差點沒了命的一年。

充實,卻也很不知所措,不知該如何繼續的人生

今天就提早跟 2013 年告別吧,2014 年我一定會將黃 X 萍送給我的慢飛天使筆記本寫滿,期望未來都能提早一個月把稿子寫好,一定要好好談個戀愛,要找個能讓我停留10年以上的地方……,不要讓家人和摯友們擔心了。

( 深深一鞠躬 ) 向 2013 年告別!!


消失中的國寶 歌仔戲的美麗與哀愁 (記:2013年嘉義市春天歌仔戲藝術節)

這是我在嘉義文創園區短暫的 8 個月,與正明龍歌劇團合作主辦的「春天來看戲─2013年嘉義市歌仔戲藝術節」,成功的搏到很多新聞版面,以及平面的地方頭版。但最令我驕傲的是,這個長達二個月結合靜態展覽和動態演出的歌仔戲藝術節,讓許多老人回味、小孩參與。

留了很美好的回憶。尤其這篇報導,是妹妹 Lulu Shen 專程來參加記者會幫我寫的。永遠記著。很謝謝她,也很愧對於她。希望2014年我不要再讓家人擔心了。


消失中的國寶 歌仔戲的美麗與哀愁
2013/3/22   撰稿‧編輯:沈雅雯

廣播檔MP3:
mms://mediafile.rti.org.tw/rti/realnews/20130322/130322-03.mp3


歌仔戲是傳統戲曲中唯一源自台灣本土的劇種,曾經走過輝煌的歲月,但隨著時代的流轉,近年來卻面臨蕭條的命運。文化部嘉義文創園區日前舉辦首屆「歌仔戲藝術節」,帶領民眾重新認識歌仔戲、重回大樹下聽一曲七字調,讓歌仔戲的樂聲能繼續流傳下去。


真正的MIT 舉手投足皆藝術

  『(歌仔戲原音)我身騎白馬,走三關。我改換素衣,回中原。』這是歌仔戲的七字調,內容唱的正是台灣民眾耳熟能詳的中國傳統愛情故事「薛平貴與王寶釧」。

  歌仔戲是唯一發源於台灣的傳統劇種,歷經百餘年發展,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表演藝術。

  文化部嘉義文創園區選在今年3月、春光明媚的季節舉辦「春天來看戲--2013歌仔戲藝術節」。不但有精彩的歌仔戲表演,還展出珍貴的歌仔戲服、道具與影片。

  這項計畫的發想人、文化園區專員陳佳楓表示,這可是台灣少見的完整展出。她說:『(原音)歌仔戲是當時庶民生活的一種娛樂,它從頭到尾都是一種藝術,包括頭飾、妝、戲服、扮相,都是一種藝術。在台灣,你會發現它還沒有過一個完整的呈現,所以我們透過這一次歌仔戲藝術節來做完整的呈現。』

歌仔戲流變 見證時代更迭

  走進文創園區,每件戲服、道具都訴說著歌仔戲與時代交纏的歷史。戲曲專家、台中教育大學台文系副教授林茂賢說,歌仔戲普遍被認為源自於台灣的宜蘭,最初只是幾名業餘演員在廟會裡、大樹下隨興演出,這種連戲服也省下的簡單歌仔戲被稱為「落地掃」;慢慢的,歌仔戲登上舞台,變成民眾熟悉的「野台戲」,接著又登堂入室,轉變成在戲院裡賣票演出的「內台戲」。為吸引觀眾花錢買票,內台戲還發展出「機關變景」,也就是強調特技、燈光、布景和機關巧妙變化;此後,歌仔戲又走進收音機裡,透過廣播磨練起唱腔、發展出主題曲;而隨著電視機的發明,又有了「電視歌仔戲」。

  林茂賢說:『(原音)對於一般的聽眾朋友來講,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電視歌仔戲。台灣有電視是在民國51年(1962年),當時第一齣電視歌仔戲是廖瓊枝所主演的,但是一般的聽眾朋友不知道,因為家裡都沒電視。真正讓電視歌仔戲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當然是楊麗花,很多民眾都是看著楊麗花歌仔戲或是到廟口看歌仔戲長大的,所以他幾乎可以說是民眾生活的一部分。』

跟著廟埕一起消失中的國寶

  目前在台灣登記有案的歌仔戲團還有200多團,實際上仍在演出的卻不超過50團,主因就在於時代的變遷。林茂賢說:『(原音)因為台灣社會型態的轉變,現在很多廟會根本不會請歌仔戲、布袋戲;而且更嚴重的是,每一次歌仔戲演出時,民眾就去報案,因為噪音,鑼鼓一敲,民眾就開始報案了。而且我們可以發現很多都會地區的廟根本沒有廟埕,沒有廟埕的話,戲劇的演出就會消失,所以在很多不利的因素之下,歌仔戲的沒落非常迅速。』

  林茂賢認為,要保存歌仔戲,就應該透過學校教育從小扎根,教導孩子們如何欣賞歌仔戲之美,同時應補助歌仔戲團,並創造更多觀眾。

繁華落盡 兒童歌仔戲團重現生機 

  就是見證了歌仔戲的繁華落盡,讓出生自戲曲世家、從小在戲棚下長大的歌仔戲團團長江明龍相當不捨,近年他便致力於歌仔戲的現代化,想要再度拉近與民眾的距離。他甚至費盡心思,帶起了兒童歌仔戲團。江明龍說:『(原音)一開始的時候真的很困擾,因為要引起他們的興趣,用傳統的方式教學,他們會打瞌睡;後來我們就把它改變成遊戲的方式,比方說身段教學,我們就把它變成玩一二三木頭人遊戲。一二三木頭人他們就要小生、小旦,比方說一二三,小生、一二三,小旦。從遊戲中去訓練小朋友。』

  今年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小惠,是兒童歌仔戲團的小小演員,專業的唱腔與架勢說明了她對歌仔戲的熱愛。小惠說:『(原音)很喜歡歌仔戲,喜歡它的服裝、穿著與語言,都很有特色,大家(兒童歌仔戲團)都受到好評。』

  歌仔戲的唱腔自由、曲調多元,正是台灣文化兼容並蓄的最佳寫照。近年來歌仔戲也加入了許多元素、求新求變,就是希望能吸引更多觀眾重新找回當年在廟口的熱情,再聽一曲七字調。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訪迦南地

2013年12月6日 訪迦南地

這幾天突然想起,不知為何一直處在奔走狀態的今年,錯過了嚕嚕的忌日和生日。昨天忙完跑去新化看她,7 月底讓她回歸土地,經過 4 個多月,小樹苗已經長滿葉子。這就是生命啊?!

並非不明白「一切在途中」這句話,但什麼時候才能真正領略人生這回事?

關係的建立不是負擔和牽制,那又會是什麼?這個害怕,深深地影響我生命中任何關係的建立。或許如迦南地的余牧師說的,人需要找到自己的信仰吧?

相信,妳總會走到適合的路上。有妳需要的,同時被需要。

前陣子編輯推薦《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這電影,看完預告也就不知怎的連結到錫安山,又間接看到台南伊甸園「迦南地」, 2 月份決定在綠色議題呈現他們的理念。訪談前總是認真的做了許多功課,後來發現,即便總會擬大綱給受訪者,但他們心裡總有自己最想表達的區塊。

而自己也是個愛聊天的人,這幾個月慢慢學習讓自己不要表達太多想法,也不能是以聊天的模式。後來發現通常只要開個頭,受訪者就自己可以說出許多材料,而那些材料也總讓我書寫時有著難以取捨的心情。

今天去台南伊甸園「迦南地」,余牧師也是新約當年開墾錫安山成員之一。除了聊迦南地,直到今天才知道,原來許多人一直以為他們是消極的逃避,卻不知當年他們的抗爭比起我們現今的遊行抗議還激烈。深覺得我們所看到的,也許只是虛像,沒看到的,也不一定不存在。

余牧師由成大航太系畢業就開始於台南新約教會17年前開始創辦迦南地,目有數十人共同生活在迦南地過著自己自足的生活。訪談中聽見赤腳孩子的奔跑腳步聲,大孩子帶小孩子,所有的運作都是以大自然相生的原理運作著。

一出生就面對官方給予的教育或世俗熟悉卻不甚正確的價值觀的我們,或許能回歸如迦南地這樣簡單而堅貞的生活也是種福分吧?!

我是個不知怎麼接受別人付出、也很怕收別人的東西,因會不知怎麼回報,感謝也只會放心裡,今天迦南地的可愛人們送給我好多有機的健康食物,都是不用調味就有著天然的美味,毫無農藥及雜質殘留,還有師母特製毫無麵粉的純米蛋糕。可愛的女孩在紙袋的兩面寫了一些祝福,感受到滿滿的溫情,也吸收了充足陽光及芬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