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楓‧手記

▲我女兒……




……如果也能像她那麼可愛。







生命還有比愛情更超越的東西,是妳所要追求的。









傳播為意義的生產及交換





過程:結合心理學及社會學領域,一種行為,互相影響彼此的行為,心態狀態的社會互動過程。訊息是透過傳播過程進行傳輸,認為意圖是構成傳播的因素,傳送者可能是明示、暗示、有意識,必須是可分析。







符號:取材於語言藝術領域,傳播定位為作品,將社會互動視為建構個體,成為社會文化成員的過程。傳播研究是文本和文化研究,研究方法是符號學,關注的面向:訊息和文本如何與人互動並產生意義,關注的是文本的文化角色,符號學派不認為誤解是傳播失敗的證據,而是傳授及接收者的文化差異。







訊息是符號的建構,透過接收者的互動產生意義,傳送者則不那麼重要,重點則移轉到文本如何被接受,解釋者是發現意義的過程,讀者和文本的協調互動,讀者的文化經驗對文本符號與文化的理解。









符號具>所指,是一種概念,符號的物理實存,可以用感官、感知。



符號義>能指,是聽覺上的形象。



網路<>文本



歷時<>共時





虛實相生,相輔相生





文字書寫‧身體書寫‧慾望書寫





哲學無法做為科學之母



傅柯、索緒爾、布西亞、羅蘭巴特、皮爾斯。









【歷程】







描述:對形式主題結構作講述。



分析:對特色做探討。



解釋:進行更深一層的解釋,針對氣氛情感、理念思想。



判斷:做個人的判斷。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我不要

我不想寫論文


我不想口考

我不想上班

我不想天氣變這麼冷

我不想要秋天走

我不想要冬天來



我什麼都不要

我也不要心情不好

不要感到很寂寞



我想一直睡都不要醒來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媒體,你們都辜負了傳播的本意

經常問問自己:


媒體報導的臺灣,和妳所看到、感受到的臺灣,有什麼不同?



我們都應該要有判斷的能力,一句話的背後,隱藏了什麼意義?畫面的背後的真相為何?站在其它的角度看,它又是如何樣貌?

希望媒體記者眼中的臺灣,不要一直是那些血腥、暴戾、貪瀆、醜陋的畫面,因為千百萬人透過你們的眼睛在看這個世界以及台灣。







【遲來的初審結果通知】



今天在出版所同學的BLOG上發現,他們好像收到初審通知了,但我一直沒收到,嚇一跳,想說是不是有什麼意外,我沒通審呢!

趕緊上MSN問問所助理,她說十月二十九日就發了。真怪了,我在出版所兩年她寄信都寄到同一個信箱,偏偏初審通知時,她寄到一個我不常用的信箱。



我說:「嚇得我快哭出來了,我以為我沒通審。」



「妳是最優秀的,哪可能沒通審。」所助理說



我不知道自己是缺乏自信,或是悲觀,還是應該調整一下自己的思考方式,凡事都以最壞的打算來看,讓我的生活多了不少焦慮。



我真的很期盼論文口考之後,能夠恢復我正常的生活,希望12/10日以前一切都順利。